全屏 镇坪县街道地图 镇坪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
33地图-→ 安康镇坪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安康地图 辖区: 【白河地图 | 旬阳地图 | 镇坪地图 | 平利地图 | 岚皋地图 | 紫阳地图 | 宁陕地图 | 石泉地图 | 汉阴地图 | 汉滨地图 】 其他: 【地图下载】 【友链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陕西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西安市 未央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 高陵县| 杨凌区


铜川市| 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


宝鸡市 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


咸阳市 秦都区|渭城区| 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武功县


渭南市 临渭区|韩城市|华阴市|华县|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


延安市 宝塔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


汉中市 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


榆林市 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洲县


安康市 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


商洛市 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镇坪县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镇坪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东南,大巴山北侧腹地,东经109° 11′--109° 38′,北纬31° 42′--32° 13′,与湖北、重庆交界,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之喻,是著名的小三峡大宁河发源地之一,距小三峡旅游始发点60公里;地处巴山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境内最高点海拔2917米,最低点海拔540米,县城海拔940米,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
中文名称: 镇坪县
别名: 涅阳
所属地区: 中国 陕西
电话区号: 0915
邮政区码: 725600
面积: 1500平方公里
人口: 94万

目录[隐藏]

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地理交通
资源环境
经济发展状况
  1. 一、综合
  2. 二、农业
  3. 三、工业和建筑业
  4. 四、固定资产投资
  5. 五、交通、邮电
  6.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8. 八、教育和科技
  9. 九、文化、卫生和社会事业
  10.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11.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发展重点
发展目标
风景名胜


  

概况

  镇坪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东南,大巴山北侧腹地,东经109° 11′--109° 38′,北纬31° 42′--32° 13′,与湖北、重庆交界,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之喻,是著名的小三峡大宁河发源地之一,距小三峡旅游始发点60公里;地处巴山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境内最高点海拔2917米,最低点海拔540米,县城海拔940米,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城关镇,邮政编码:725600,电话区号:0915

行政区划

  镇坪县辖4个镇、6个乡:城关镇、曾家镇、牛头店镇、钟宝镇、洪石乡、白家乡、上竹乡、小曙河乡、曙坪乡、华坪乡,78个村,总人口5.7万。

历史沿革

  镇坪县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大巴山北麓,川、陕、鄂三省交汇处,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交通闭塞。历史上常有土匪、游勇占山为王,残害人民。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及地方反动武装纷纷窜入川陕鄂边境,妄图凭险据守,负隅顽抗。因而,镇坪县是陕西省最后解放的一个县。 1946年7月24日,中原解放军江汉军区司令员罗厚福、政委文敏生率领军区机关、警卫团和第三团由湖北竹山出发,分南北两路进入竹溪,准备经平利、镇坪向川东北进军。7月28日,警卫团第一营在白人沟、竹叶关突破地方反动武装围堵。30日下午攻克牛头店垭子,解放了国民党镇坪县政府所在地牛头店。后因入川受阻,8月3日撤离镇坪。中原解放军突围到镇坪给镇坪人民留下了深刻的政治影响。
  1950年1月7日,安康军分区独立七团政委秦金铎率领三营之七、八连和一营之一连,由岚皋出发,沿岚河而上,翻过化龙山,顺竹溪河直下,向镇坪挺进。平利独立营苏振海营长率领近两个连,同时从平利县出发,经秋坪、秋山过牛头店,沿南江河直上,向镇坪抵进。国民党镇坪县政府的自卫团见我军已到,于1月10日晚仓惶逃窜到四川省巫溪县铜灌沟的沙子岭一带,向地方反动武装鄂陕边区自卫指挥部靠拢。1月11日上午,独七团和平利独立营在竹溪河口会师,下午进驻国民党镇坪县政府临时驻地旧城钟宝街,宣告镇坪县解放。
  1949年5月,经中共陕南区委批准,在湖北郧县成立中共镇坪县委和镇坪县人民民主政府,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西进,8月到达与镇坪县交界处平利县秋坪区,帮助该地区宣传政策,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建立政权,争取瓦解平利县自卫团,收缴武器,侦察镇坪敌情,发动群众,做争取瓦解国民党镇坪县政府和自卫团的工作。中共镇坪县委和县政府在此期间,深入到镇坪县的沙坝、牛头店、白土岭一带宣传政策,张贴布告,发动群众,侦察敌情,并两次派人给国民党镇坪县上层人士送劝降信。1950年1月7日,中共镇坪县委和县政府干部从平利县秋坪出发,次日行至与镇坪交界的琉璃垭时,县委书记兼代理县长赵子平主持召开了临时会议,宣布镇坪县人民政府开始行使管理镇坪县的职能,全县成立3个区公所,县人民政府设秘书室、财政科、文教科,并布置了解放后的工作。 镇坪虽然解放了,但国民党镇坪县政府和自卫团逃窜到了与四川巫溪县交界地区。特别是从镇坪逃窜的鄂陕边区自卫指挥部(鄂保四团)土匪900余人,纠集陕、川、鄂反动地方武装组建的所谓5个团、1个旅及绥一师共2200之众的兵力,在惯匪、国民党少将指挥官柯愈珊的指挥下,盘踞在川、陕、鄂交界的大巴山一带,妄图在此建立反革命根据地,等待时机,东山再起。这些匪徒所到之处,都是抢劫一空,严重威胁着我地方人民政权。因此,镇坪解放后,安康军分区独七团和平利县独立营奉命向鸡心岭以东进剿,配合湖北两郧军分区和川北部队,三面合围,彻底消灭这股残匪。
  1月14日晨,部队从镇坪钟宝街出发向鸡心岭挺进,在崇山峻岭、大雪封山、自然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追剿窜匪。19日,与两郧军分区的郧均独立团在源茂沟会师。这次剿匪除匪十八旅远遁房县外,柯部被我全歼。安康军分区独七团和平利县独立营共毙伤敌人少将指挥官柯愈珊以下23人,俘敌423人,接受投降349人,缴获轻重机枪13挺,太行炮2门,手枪133支,步枪457支,发射筒5个,各种子弹25000余发,战马8匹,电台1部,电话机2部,药品及医疗器械一批。此外,当地群众在源茂沟打死敌兵1人,缴获步枪1支;五里垭消灭1个排,砍死3人,砍伤数人,缴获步枪7支。1月18日,鄂陕边区自卫指挥部第四团陈友三带1个大队23人向人民政府投诚。自此,镇坪县反动地方武装基本被消灭,安康军分区独七团留1个连配合地方工作。中共镇坪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进驻牛头店,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建立基层政权组织,开展生产自救等工作。

地理交通

  镇坪区位独特,地处长江经济带和关中经济带接续地区,介于陕、渝、鄂、湘南北经济走廊及西安至三峡、张家界、神农架黄金旅游大道区间,一脚踏三省的鸡心岭,一夫当关的东沟垭、奇珍异宝的化龙山、三道门、麦渣坪原始狩猎、天生桥、佛爷山等奇特自然景观使人流连忘返,生态旅游开发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公路通乡率达100%,通村率达100%以上,有出境公路5条,初步形成了直通县境内外的公路交通网络;110KV输变电和35KV输配变网工程贯通全县,城乡普及程控电话,移动电话通乡镇率达98%以上;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镇配套和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资源环境

  镇坪是一个绿色资源大县。尤以生物、矿产、水能、旅游四大资源优势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征,宜林宜牧草宜药生长。生物资源丰富,是一个天然绿色宝库,南北植物交汇,名贵稀有树种多,其中珙桐被称为250万年前的活化石,森林覆盖率83%。有天然草场面积43.1万亩,可利用面积38万亩,牧草种类达79种。中药材种类多,分布广,属全国四大药带之一,素有“巴山药乡”的美誉。有各类中药材420余种,宜药面积40.4万亩。史载“无农不药,无地不药”,为陕西省中药材现代化科技示范县;地道中药材以葛根、杜仲、黄连、玄参等为主,以镇坪制药厂为主的加工企业,年产值5000余万元,主导产品葛根素占全国同类产品70%以上的市场份额。林麝人工训化、活体取香在全国具有领先水平。 镇坪农业科技享誉省内外。中高山杂交玉米良种繁育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无污染、纯天然的五味子、猕猴桃、板栗、竹笋、特色腊肉等绿色保健食品量大质优,县美味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乡肴”牌腊肉系列产品,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零”的突破。
  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34种。以煤、瓦板石、花岗石、大理石、铜、铅、锌为主,其中金红石是西北地区储量最大、品位较高的矿种之一,开发潜力大。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3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5.4万千瓦。
  生猪饲养基础良好,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养猪2.5头,通过了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镇坪腊肉远近闻名,美味佳食品公司的“乡肴”牌系列食品和分割肉市场畅销。洋芋、萝卜、玉米等农产品品质优良。镇坪有良好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快捷的通讯、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

经济发展状况

一、综合

  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708亿元,较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3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1.562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2.333亿元,增长21.3%。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1.7%、27.4%和40.9%。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30983人,其中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16562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3476人,比上年增加130人。2008年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9人,较上年减少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334万元,较上年增长8.0%,其中农业产值18322万元,林业产值3105万元,牧业产值11506万元,渔业产值31万元。
  粮食产量稳定增加。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411公顷,比上年增加69公顷,增长0.7%。粮食产量达到28780吨,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秋粮18038吨,增长13.9%;油料种植面积804公顷,增加1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800公顷,增加128公顷。全年有效灌溉面积100公顷。
  生猪“一县一业”强势推进,2009年新启动建设万头村10个、万头养殖场9个,新建“镇坪模式”标准化圈舍880户6.8万平方米;生猪饲养总量达到23.8万头,同比增长18.8%,净增出栏生猪2.7万头。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确权率达99.1%;建设土地流转示范点18个;农村金融改革深入推进,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全年新发展药材6.2万亩。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全年劳务输出1.28万人,人均劳务收入近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10610万元,比上年增长16.9%,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40万元(含农电),同比增长27.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0882(不含农电)万元,同比增长57.2%,产品销售率达到96.1%,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电力工业有序发展,电力供输运行平稳,安全有效地保障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民众用电需求。龙头企业举足轻重。2009年,县美味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产值超过5000万,达到6590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1.6%。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全县工业经济,乃至全县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50.3万元。
  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5010万元,同比增长12.9%。资质等级以上企业一个,实现建筑业产值1105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2009年全县施工项目43个,比上年减少29个,新增固定资产23237万元。
  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04万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城镇投资47366万元,增长55.6%,农村投资3638万元,下降60.8%。从产业活动看,第一产业投资16674万元,增长215.9%;第二产业投资23912万元,增长66.5%;第三产业投资10418万元,下降 48.1%。

五、交通、邮电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80万元,比上年增长16.9%。
  2009年,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1101辆,增长2.0%。全年客运量90万人,旅客周转量6030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5.9%、5.9%。货运量15万吨,同比增长7.1%,货物周转量1440万吨公里,增长8.3%。全县公路总里程721公里,其中四级以上公路422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10.5万元,增长6.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86.5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324万元。年末本地电话用户8650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7225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到19500户,同比增加2606户,增长15.4%,小灵通用户970户。年末互联网用户2660户,同比增加613户,增长29.9%。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380万元,增长19.7%。从销售地域看,县的消费品零售额8630万元,增长19.7%,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750万元,增长19.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总额2991万元,增长37.2%;零售业零售额10542万元,增长25.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47万元,增长34.6%。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620万元,增长25.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320万元,增长19.4%。
  2008年全年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0.3%。在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八大类商品项目中,呈现“六升二降” 的趋势。其中:烟酒及用品上涨0.4%、衣着类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3%、居住类价格上涨0.4%、食品类价格下降0.2%、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2%.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8%,饮料烟酒上涨1.0%,服装、鞋帽类上涨1.7%,化妆品上涨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4710万元,比上年增长5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00万元,增长29.4%,其中各项税收1057万元,增长19.4%。全年财政总支出26837万元,比上年增长43.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5708万元,增长39.1%。
  200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660万元,比年初增加12167万元,增长27.9%,其中企业存款12463万元,增长106.3%,储蓄存款36812万元,增长19.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530万元,增长35.2%,其中中长期贷款7852万元,下降14.7 %。全年共投放货币4230万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713.7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83.9万元,增长25.6%;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29.9万元,增长17.3%。

八、教育和科技

  义务教育阶段有了新进展。2009年,全县共有小学52所,186个班级,在校学生4181人,425名专任教师;全县共有中学5所,68个班级,在校学生3567人,专任教师222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139人。各类中小学共有教职工702人,其中专任教师647人。从教职工学历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189人,专科毕业336人;高中及以下122人,从职级看,小学高级教师146人,一级教师255人,中学高级教师28人,一级教师86人,二级及以下教师108人。各类中小学共有计算机472台,体育运动场38个,61750平方米,图书藏量达14.29万册(含电子图书藏量12342片)。全县有幼儿园1所,幼儿园(含学前班)共有28个班,在园幼儿824人。
  营养早餐工程全面实施,教育事业稳步推进。镇坪从2009年秋季在农村中小学实施营养早餐工程。全县共5550名中小学生享受到了政府补贴的“营养工程”,覆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的81.2%,寄宿生覆盖率达到100%。2009年,全县累计投入280余万元专门用于“营养工程”。
  建立了“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助学政策体系,全年共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7012人次学杂费334万元,书费86万元,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1706人次114.8万元;
  科技推广普及力度加大,科技特派员制度全面实施。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20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79人。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7个。

九、文化、卫生和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9年,全县有文化馆1个,阅览室1个。有线广播电视台1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75%,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0%,能接收中、省、市等75套电视节目。全县有66个村通有线电视,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7300户,其中数字电视3100户。全县有各类书店4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为22.2千册,基本可以满足人们买书、租书需求。建设完工标准化乡镇文化站7个,村文化活动室63个。
  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工作呈现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12个,拥有病床位24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9人,比上年增加28人。其中,医生67人,比上年减少10人。2009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45807人,参合率达92.03%。计划免疫率达98.85%,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5%。
  计划生育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100.0%,手术及时率为95.2%,三查率达由2008年的95.2%上升为2009年的97.6%。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09年末,全县耕地总资源为8441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927公顷。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2867公顷,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8103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8%。森林面积为139764公顷,覆盖率为84.0%。退耕地造林面积保存率及荒山荒地造林面积保存率均达到100%。全年总降水量1020.1毫米,同比上升5.9%。
  全年化学需氧量控制排放量(COD)180吨,工业二氧化硫(SO2)控制排放量160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5.28%。
  2009年,全县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分别为4起、2人、3人、0.3万元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起。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谐发展。2009年,全县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据公安户籍人口统计,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9437人,比上年末增加142人,其中农业人口50398人,非农业人口9039人。年末常住人口49228人,出生率为12.49‰,死亡率为9.28‰,人口自增率3.21‰。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15元,增长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56元,增长22.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7.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61.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4.2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99平方米。
  城乡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明显增加。根据抽样调查,止2009年末,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06台,电冰箱92台,家用电脑52台,淋浴热水器82台,移动电话174部;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线电视97台、摩托车37辆、洗衣机95台、冰箱17台、电话机60部、移动电话93部、抽油烟机5台、电脑2台、热水器17台、太阳能7个。
  社会保障事业更加完善。2009年末,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7个,拥有床位430张,集中供养五保户 320人;全县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47人,比上年末增加132人,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94人;城镇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6102人,增加74人;城镇已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873人,增加59人;城镇已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2118人,与上年持平。2009年,1186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83人; 6616人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县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18人;有1596人次得到民政医疗救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低保扩面工作全面完成,五保户集中供养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残疾人综合救助工程全面实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发展重点

  打造医药、畜牧、水电、矿业等四大企业集团,精心筹划药材、畜牧,水电和高耗能三大产业群,建设“一区两谷”,壮大县域经济。

发展目标

  经营绿色镇坪,发展“一区两谷”(1000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绿色畜谷,绿色药谷),壮大县域经济,建设生态强县,药材基地县,绿色商品猪基地县。

风景名胜

  玉雕湾:居镇平县石佛寺镇,赵河之滨。玉雕产品琳琅满目,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玉 雕加工销售集散地,主要经营饰品、摆件、实用保健等三大系列十大类 8000多个品种。玉雕湾标志性建筑--中华玉文化中心仿行书“玉”字而建 ,外观简洁流畅,内部豪华气派,融玉雕精品展销、国内外玉石标本展示 、玉文物陈列、玉文化知识介绍等多功能为一体,彰显中华玉文化的源远 流长和博大精深。
   五垛山风景区:久负盛名的中原道教圣地,与湖北武当山齐名,素有“北顶”之称 ,气势巍峨,香火旺盛。祖师庙所在的五垛山海拔1665米,四周摩 壁万仞,云雾茫茫,如临仙境。五垛山自然景观兼具南秀北雄,景 区内奇峰林立,飞瀑高挂,林海莽莽,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有“ 五垛晓烟”、“金顶日出”、“三潭印月”等四十多个名胜景点。
  菩提寺森林公园:居镇平县老庄镇,因千年古刹中原名寺菩提寺位于其间而得名。 公园内山峦起伏,绿影婆娑,拥有植物1350余种,涵盖了温带和 亚热带的众多物种,一派原始森林风光,森林覆盖率90%,系省 级森林公园。菩提寺、樱花湖、彭公祠等景点掩映于古树名木和 茂林修竹之间。 公园内的菩提寺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年间,距今 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是中原八大名寺之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镇寺之宝《贝叶经》系唐高僧玄藏从古印度取回,隐藏 于此,被有关专家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彭雪枫纪念馆:镇平是中华民族英雄彭雪枫将领的故乡,位于城南的将军故居保存 完好,纪念馆陈列了战争年代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大量文物和图片资 料,凸现了红 色旅游的显著特征。
  楚长城遗址:蜿蜒于镇平境内的杏花山巅,是古楚国主要的军事防御工程,现有烽 火台、擂鼓台、寨城、后墙等遗址,南端的老君山寨城保存完好。
   杏花湖:居镇平县老庄镇东北部,映杏花山,吞兰溪河,携楚长城,烟波浩淼。周 围松竹交翠,群山披绿,湖内有湖叉100余处,岛屿10余个,鸳鸯戏水, 白鹭翔集,渔舟晚唱,闲情逸致,尽在其中。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33三维地图】网址www.33map.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33map.net)-33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